UV光解净化器设备光触媒 有效浓度介绍:
光触媒本身是一种催化剂,不直接参与降解反应,它通过吸收光能把水或氧气转化成强氧化活性基
团,而强氧化活性基团使空气污染物降解,所以必须直接接触到水分子或氧分子。
因而,在浓度因素中,决定光触媒性能的是有效接触浓度,即可以与水或空气接触的光触媒浓度,而不
是某一种产品的浓度。比如一块二氧化钛瓷砖,如果大量的二氧化钛被封闭在瓷砖内部,就算浓度再高
,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喷涂产品中,有效接触浓度不仅与溶液中光触媒浓度有关,而且与喷涂工具、喷涂手法等现场工艺有
关。另外,与产品附着性也直接相关,如果干燥后出现大量剥落,就算初始“浓度”再高,又有什么意
义?
而且一般光催化反应都是多相光催化过程,反应过程都在界面发生。光催化反应效率由催化剂自身的量
子效率和反应过程条件两个方面决定。光催化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也很重要,它直接影响了光催化反应
的效率。好的光催化材料微观表面应该是粗糙的、凹凸不平的(以原子力显微镜微观结构照片为准就像
遍布陨石坑的月球表面),这样可以增加捕捉甲醛、VOC等**物气体分子的机率,产生纳米界面材料的
二元协同效应进而增强降解净化能力。
UV光解设备适用范围广泛,UV光解设备对VOCs**废气、非甲烷总烃、以及《国家恶臭污染控制标准》中规定的八大恶臭物质(氨、硫化氢、二硫化碳、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胺、苯乙烯)以及苯、甲苯、二甲苯等废气均能有效治理净化,UV光解设备特别适合处理各种恶臭废气、腐臭废气、废水污水恶臭气体等。(比如燃料废气、硝药废气、炼油化工废气、油漆厂废气、化肥厂废气、汽油酒精废气、沼气废气等等)。
等离子体被称为物质*4形态,由电子、离子、自由基和中性粒子组成。低温等离子体**气体净化器是利用等离子体。以每秒800万次至5000万次的速度反复轰击异味气体的分子,去激活、电离、裂解废气中的各种成份,从而发生氧化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再经过多级净化,将有害物转化为洁净的空气释放至大自然。
工作原理是采用高压发生器形成低温等离子体,在平均能量约5eV的大量电子作用下,使通过净化器的苯、甲苯、二甲苯等**废气分子转化成各种活性粒子,与空气中的O2结合生成H2O、CO2等低分子无害物质,使废气得到净化。
在处理过程中,当**气体进入等离子体反应室时,气体被均匀分配到等离子反应室(PRC)。反应室分成149根六边形管子,每根管子的有一根冠状电线,与反应室独立隔开。通过高压线对反应室导通可调节高压,高压导通到管子里的管状电线上。由电线至管壁产生放电现象。
一旦放电,等离子体电子就与气体分子相撞击,产生化学性活性核素,就是通常所说的激进和负荷载体。此外,还具有微型静电沉淀器的功能,该装置可以除尘。
同时注入环境或者二级气体来优化反应室的湿度和温度登记,与此同时加入离子来改善反应室内的反应。这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使**气体在低温下进行“氧化”。
UV光解净化器设备光触媒 生产技术介绍:
光触媒液其主要成分是纳米二氧化钛,制备二氧化钛的方法有:
沉淀法、溶胶凝胶法、W/O微乳液法、气相反应法
均匀沉淀法:以H2SO4法制备钛白粉中的中间产物---钛液为原料,外加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晶种为
促进剂,以十二烷基磺酸钠表面活性剂、尿素为沉淀剂,制备出纳米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分子
溶胶凝胶法:纳米二氧化钛合成一般以钛醇盐Ti (OR) 4 (R= -C2H5, -C3H7, -C4H9)为原料,其主要步骤是:钛醇盐溶于溶剂中形成均相溶液,以保证钛醇盐的水解反应在分子均匀的水解平上进行,由于钛醇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一般选用小分子醇(乙醇、丙醇、丁醇等)作为溶剂,钛醇盐与水发生水解反应,同时发生失水和失醇缩聚反应,生成物聚集形成溶胶,经陈化,溶胶形成三维网络而形成凝胶,干燥凝胶以除去残余水分,**基团和**溶胶和水,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当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纳米TiO2时,根据现在有研究结果,典型的试剂配比为:
Ti (OC4H9)4:C2H5OH:H2O = 4:16:1
使用这种工艺生产周期长、产量低、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无水乙醇等**物,不适于生产纯无机材料的光触媒。
蒸气凝聚法:利用高频等离子技术对工业二氧化钛粗品进行加热,使其汽化蒸发,再急速冷却可得到纳米级二氧化钛。
气相氧化法:将高纯度的TiCl4高温下氧化来制备二氧化钛,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及泠却速度等都将影响气相氧化法得到的二氧化钛的粒子形态。在研究中发现二氧化钛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和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含量随停留时间延长而增加,当反应温度达到1300℃时,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含量出现较大。这种生产工艺方法能源消耗大,对设备腐蚀性强,投资大,并且设备结构复杂,材料要求耐高温、耐腐蚀。
TiCl4(g) + O2(g) ——> TiO2(g) + 2Cl2(g)
n TiO2(g) ——> n TiO2(s)
气相水解法:气相水解法又叫气溶胶法,既可以使用TiCl4为原料,也可以使用 Ti(OR)为原料,其中约含锐钛矿型70%,金红石型30%,平均粒径为30纳米,比表面积为每克50平方米,气相水解法不直接采用水蒸气水解,而是靠氢氧焰燃烧生产的水蒸气气解,反应温度高达1800℃以上,反应中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料比,流量,反应时间等参数控制二氧化钛的粒径和晶型。但高纯度的TiCl4在氢焰中进行高温水解而制得的纳米二氧化钛,很难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强,并且投资很大,工艺复杂。
各种生产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
1、沉淀法:易产生物料局部浓度过高的现象,难以控制粒子的形态,而且生产过程中三废严重。厂家处理污染成本很大。
2、溶胶凝胶法: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温度*控制。
加入硝酸水溶液作用:抑制水解;使得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阻止胶粒凝聚。
用此法制备溶胶稳定,但是生产出的光触媒晶型难以控制,附着力差。
3、W/O微乳液法:原料成本很高,工业化难度大。
4、液相法:需要通过煅烧才能得到锐钛型、金红石型或混合晶型粒子,生产过程中较易导致粒子团聚或烧结。
5、水解法:以TiCl4高温氧化反应为主,能直接得到锐钛型、金红石型或混全晶型粒子,分离较困难,使用大量**物,这种方法制成的光触媒时效短,放置时间长会出现分层。